找到相关内容3988篇,用时7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无执著的动态智慧——中道与

      “”是无执著的立场,“”必含摄著“”。它是一种通观全体、富于批判精神的动态智慧,人在生活里不断地努力向上,而趋近完美、幸福,这就是所谓的“中道”。   〖阿含经里的中道思想〗   阿含经是佛法的根本。在汉地的佛教传统里,自来对阿含经的研究,一向都不太重视,总认为它们是小乘的经典,这是中国佛教很大的遗憾。其实,印度佛教的发展始终都是以阿含经为根本,不论是或唯识,都必须在佛陀...

    万金川 主讲

    |中道||

    http://www.fjdh.cn/article/2011/01/2348491484.html
  • 法师应邀为厦大人文学院“2008企业家人文学堂第二期”学员讲座

      11月1日下午,在厦门软件园,我院副教务长法师应邀,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2008企业家人文学堂第二期”学员做了题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的讲座。法师围绕着‘中国是否已经金融危机’、‘展望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企业应如何在金融危机下独善其身’、‘权在手、钱在外——资金链的正常运转’等内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佚名

    |讲座|法师|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1/14085731408.html
  • 从“空义”谈与唯识

         序   中国人接受印度的观般若而开展出天台,中国人接受印度的唯识而开展出华严。华严与天台被称为广大悉备系统,地位是相当高的,可见要了解中国佛学的博大系统,也不能忽略对、唯识的研究。换句话说,如果对、唯识有好的认识基础,要了解中国天台和华严等思想就比较容易通达。   今天要讲的“从空义谈与唯识”,这个题目虽然比较学术性,但它和修行却很有关系。古时候的印度人不论那一宗、...

    宏印法师

    |唯识||空义|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6/18120925344.html
  • 观般若的特色

      龙树菩萨的学,在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一般人谈到修行,却不知如何修,以为只是高明的理论而已。   其实的真义是中道的正,是佛法的精髓。至于成为一个宗派思想,这是在历史发展逐渐形成的。在当时龙树菩萨依据般若等经典,阐发深义,贯通阿含,并抉择部派思想,以“缘起性空”作为法的枢纽,宏扬大乘菩萨道。   因此,学并不仅限于“缘起性空”的体悟,而是统合了大...

    佚名

    ||般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3/20450422048.html
  • 《中论》旁破外的意义

    言不尽者,则正不能生起,戏论不能破灭,即是破病不尽。为了将此世出世一切法都摄于之内,邪见破尽,所以《中论》内外并破。   二者,内人之义与外道相同,故破外义。即是说学教之人立义与外道相同,如...不尽。没有一法不穷究到底,也无一言不说到尽处。如果有一法不穷,一言不尽者,则正不能生起,戏论不能破灭,即是破病不尽。为了将此世出世一切法都摄于之内,邪见破尽,所以《中论》内外并破。   二者,...

    理净法师

    |中论||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3/09295237289.html
  • 教下的开悟(下)

    今天开始给大家讲“”,本来计划讲一次“唯识”,结果讲了三次,还有些应当讲而未讲到的。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如此。我主要是给大家讲“论开悟”,很希望在讲的当中或讲后对大家能有所启发,获得利益...有自信之地。虽然切身的体验很不能,但总觉得佛教所指出的对人生的道路颇值得一试。所以我大胆地把“开悟”这个问题提出来,鼓励大家向探索宇宙奥秘这个方向前进。因此,我在这里讲小乘也好,唯识也好,也好,从...

    贾题韬

    |开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6/14242310227.html
  • 大圆满修持心要

    ,清净无碍的体性,了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皆为梦幻,皆自心幻现,如斯方能于修持,不论动,都能随顺法性,如轻舟驾浪,随高随低,不起分别,法性本来如斯自由自在,任运无碍。故修到大圆满,即无须执着,一定要修什么法,要得到什么,或者一定要住心于何处,无所得为真得,无所住即为最佳的住处。   法界诸相犹如梦幻   法界函摄情、器、时三世间,四圣六凡,宇宙一切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净土秽土,...

    智敏慧华金刚上师

    |大圆满||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8/1804301848.html
  • 益西彭措堪布:认识佛陀的智慧·《因明与佛法系列讲座》

    益西彭措堪布:认识佛陀的智慧·《因明与佛法系列讲座》   认识佛陀的智慧   ——显密佛教交流中心《因明与佛法系列讲座》   建立佛教信仰...,进行广大开演。首先认定量的体相之向,进一步由顺逆二门证明佛是于一切求解脱者不欺诳开示解脱道的量士夫。   二、 特点   在佛教菩萨论典当,是最详细、完备建立佛为量士夫的大论;是印度六...

    益西彭措堪布

    益西彭措堪布|认识佛陀的智慧·《因明与佛法系列讲座》

    http://www.fjdh.cn/wumin/2014/03/152910325663.html
  • 深观派传承上师——月称

    月称论师   月称是派历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自龙树菩萨阐释思想后,随学者根据自己智力以及理解不同,又分出很多支系。比如以清辨论师为代表的“自续派”,以静命论师为代表的“顺瑜伽派”等。这些分支派系在一些观点上有细微的分歧,由于涉及深奥的哲学理论,这里就不多费笔墨。但按照传统观点来看,这些支系派,都没能精确地理解龙树思想。只有月称论师,以其绝顶的天赋,惊人的...

    佚名

    |大德|高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21565719913.html
  • 缘起性空的中道哲学

      《中论》第十八品的第五、七、九颂都与“空”和“空性”这两个重要概念有关。此,所谓“空”是指从实践的立场来体悟空性,也就是由空性之智(观照般若)而来观照诸法实相的空性,而所谓“空...”的一心三之说,其思想渊源或有可能便是本于智者大师对此一诗颂的判读。不过月称此处引用此一诗颂来说明“空性的意义”时,主要是要强调空性的意思并不是“不存在”,而“缘起”才是空性的意思,并且空性即是离...

    万金川主讲 编辑组整理

    |中道|缘起性空||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2/1509286781.html